印月‧野茶 Yinyue (Aboriginal Wild Tea)
《印月•野茶》
品種:大葉阿薩姆種。
製作工藝:白茶工藝。
產區:台灣南橫摩天嶺。
沖泡方式:
熱沖法
1.取4克茶放入壺(杯);濃淡依個人喜好調整增減
2.倒入水溫約80℃的熱水於120c.c.壺(杯)中
3.靜待約30秒後倒出茶湯即可飲用
4.可反覆沖泡數次
冷泡法
1.取5克茶放入壺(杯);濃淡依個人喜好調整增減
2.倒入常溫水於500c.c.壺(杯)中
3.靜置約20~30分鐘後,倒出茶湯即可飲用
【延‧茗香】印月野茶
銀月初透,牡丹胭脂綻暖陽香檳玉液注杯盞,一時間,竟不知琉璃珠光是盞還是茶?清透明亮如水晶晶瑩的茶體,在玻璃杯中搖曳,原來是白毫膠質呈現的「凍感」。
產於台灣海拔1500-1600米南橫摩天嶺原住民部落山區的阿薩姆茶樹,數量零星,以手工日曬萎凋,葉面完整捲曲,鎖進陽光與高山茶葉特有的胭脂粉香,未經揉捻的白茶系列,保留細密白毫,分泌出的膠質感,使茶體細密綿甜而清新。
舉杯胭脂牡丹粉香撲鼻,茶香高揚如絲,蘭花幽香透著茉莉,冷冽而不妖,後段香氣則漸轉為和香,如盛花將萎的最後一絲內斂淡雅。清潤味醇如絲絨明亮帶甜香口感,飄飄而來人間一遭,又在最美時刻離去,殘留一腔透蘭,留予念想。
比對機器烘乾的葉面,葉緣內捲,葉心易殘留水氣,翻轉過程易破損,釋放雜味,茶乾香氣短暫,濃郁草腥氣息久遠。
台灣人不愛做白茶,日曬所需面積、長時間發酵及人工成本,以一斤四、五萬台幣來說,僅僅是打平,然而得天獨厚的高山環境優勢,以及深厚的茶文化技術,適當保留茶葉香氣質地、茶梗單寧甘甜,以及銀芽(白毫)細綿甜稠,使茶滋味層次豐富多變,驚豔全球。
「印月•野茶」 製作的工藝,從人工採摘、日光萎凋、烘乾…製作程序步驟謹慎,手工日曬萎凋是製茶過程的重中之重。 考量「印月•野茶」得良好存放,首要茶葉含水量要低於5%,因含水量較高容易發生霉變,影響口感。日光萎凋過程中,鮮葉水分減少,茶葉變得柔軟,葉中所含酶類物質的活性增強,促使澱粉、蛋白質、不溶性原果膠等鮮葉成分發生分解、轉化,生成葡萄糖、胺基酸 、可溶性果膠等,有利於成茶品質的有效物質,多酚類物質也程度不同地氧化,日光萎凋時間控制在36-40小時左右。有效而控制得宜的日光萎凋,發酵過程均勻,乾茶茶葉,青草氣消退而產生清香,並有水果香或花香,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澀。 且不帶有草腥味,即使乾茶茶葉(茶湯)放涼,仍帶唯美花香或果香,而手工日曬茶的口感自然芬芳,有陽光的香氣與味道,茶湯滋味飽和甜潤、醇厚, 口感鮮活,滋味豐富,宛如法式的優雅風情,令人著迷。